close

946

歷史上第一個玉璽是和氏璧作成的嗎?歷朝歷代的玉璽都是同一個嗎

歷史上第一個玉璽是和氏璧作成的嗎?歷朝歷代的玉璽都是同一個嗎?
歷史上第一個玉璽是和氏璧作成的嗎?據說以和氏璧被雕琢成為傳國璽

並刻上了秦帝國丞相李斯寫的「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8個蟲鳥篆字

由玉工孫壽刻到上面。

自此和氏璧成了皇帝的寶印和天授皇權的象徵。

在秦朝之後的數百年間

傳國璽成為中國歷史上被承認為正統帝國的條件之一

即使改朝換代時也不例外。

從秦朝開始

共傳了1000多年。

(有人說傳國玉璽是由藍田玉所打造

不是和氏璧

和氏璧可能成為秦始皇的陪葬品

埋於秦始皇陵中。

)歷朝歷代的玉璽都是同一個嗎? 不是同一個喔因為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在漢室手中

最後傳給曹魏。

之後玉璽經過西晉、前趙、冉魏、東晉、宋、南齊、梁、北齊、周、隋

傳到唐朝

至五代十國時失去蹤影。

有關玉璽的失蹤之說

現時有三種說法: 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

玉璽便失蹤。

公元946年後晉出帝被遼太宗捕獲之時丟失。

傳國璽是在元順帝手上再度失蹤的。

自此明、清兩朝即大量製作玉璽以減輕傳國玉璽的重要性

清至共製璽二十五方

稱清二十五寶。

太平天國起義時

天王亦造了一個新的玉璽而太平天國這牧玉璽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辛亥革命後

作為改革的措施

民國政府宣佈廢除玉璽的使用。

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後

卻又另製「中華民國之璽」(翠玉)

於1929年雙十節啟用。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第一個玉璽是和氏璧作成的沒有錯

但我記得以前電視上有講過

這個玉璽後來不見了===============================================秦、漢、魏、西晉、前趙、東晉、宋、南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各朝沿用秦始皇之傳國玉璽

上面刻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以和氏璧製造

其中在王莽篡漢時

曾向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

王政君非常憤怒

便將玉璽取出摔砸於地

為此傳國璽還碎了一角

雖然日後以黃金補上缺角

卻仍看的出摔碎的痕跡。

傳國玉璽是在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失蹤。

在宋朝時

有農民在田地中掘出傳國玉璽

被宋廷認為是秦始皇所製的那個

但時人有認為其為偽造。

後金國奪去此傳國玉璽

傳至元朝。

元亡時被攜往北方

明軍多次出兵亦無法取回。

自此明、清兩朝即大量製作玉璽以減輕傳國玉璽的重要性

清至共製璽二十五方

稱清二十五寶。

太平天國起義時

天王亦造了一個新的玉璽

天王玉璽是用青玉製成

正方形

邊長20.4厘米

高2.7厘米

紐高7.4厘米

紐背刻有雲紋

紐側刻雙鳳朝陽紋。

璽文四周

上刻雙鳳朝陽紋

左右刻龍紋

下刻立水紋。

璽文用宋體正書陽刻

共44字。

璽文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正中為「天父上帝」四個大字

豎讀;兩旁為「玉」「璽」兩個大字

又「太」「平」兩個小字;小字「太」的外面

有「恩和」兩個大字

豎讀;小字「平」的外面

有「輯睦」兩個大字

豎讀。

下部為四言八句

自右至左

依次為「永定乾坤」「八位萬歲」「救世幼主」「天王洪日」「天兄基督」「主王輿篤」「真王貴福」「永錫天祿」。

而太平天國這枚玉璽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在辛亥革命後

作為改革的措施

民國政府宣佈廢除玉璽的使用。

在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後

卻又另製「中華民國之璽」(翠玉)

於1929年雙十節啟用。


50點= =這個數字好像有點太屌了

和氏璧的故事,和氏璧翻譯,和氏璧 寓意,和氏璧的由來,和氏璧 張曉風,和氏璧音效卡,和氏璧大綱,和氏璧下落,和氏璧發現,和氏璧賞析和氏璧,傳國璽,秦始皇陵,秦始皇,歷史,玉璽,孫壽刻,壽永昌,藍田玉,中國國家博物館

八王之亂|李清照|康熙|南京大屠殺|伊犁條約|百日維新|八國聯軍|貞觀之治|西安事變|文成公主|白蓮教|鴉片戰爭|北京條約|中日戰爭|靖康之難|乾隆|馬關條約|鄧小平|甲午戰爭|雍正|太平天國|天地會|北洋水師|南京條約|毛澤東|義和團|中法戰爭|九一八事變|北洋軍閥|火藥|五胡亂華|印刷術|慈禧太后|

946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0050806767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ye44404 的頭像
    toye44404

    《爭龍傳Online》

    toye44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