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27

李後主與趙匡胤的歷史??

中視八點檔有演但是忘記歷史了了(還老師ㄌ)拜託了謝謝
【中文詞條】宋太祖趙匡胤 【作  者】陳智超 (927~976)          宋代開國皇帝。

960~976年在位。

年號先後為建隆﹑乾德﹑開寶。

涿郡(今河北涿縣)人。

後周時因戰功升任殿前都點檢﹐統率禁軍。

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逝﹐繼位的恭帝柴宗訓只有七歲。

960年正月﹐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國號宋﹐仍都開封(東京)。

         宋太祖在平定李筠和李重進叛亂﹐穩定內部統治之後﹐繼續進行周世宗開始的統一事業。

他遵循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各個擊破的方針﹐於乾德元年(963)滅荊南和湖南﹐乾德三年滅後蜀﹐開寶四年(971)平南漢﹐開寶八年滅南唐。

至此﹐除吳越﹑北漢和漳﹑泉二州外﹐五代十國時的各個割據政權全被消滅。

         宋太祖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建立了由皇帝直接掌握的龐大的軍隊和官僚機構。

         宋太祖即位不久﹐就以優厚的俸祿為條件﹐解除了曾幫助他奪取政權的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人的兵權。

提拔一些資歷較淺﹑容易駕馭的人充當禁軍將領。

接著取消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的職務﹐由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司﹑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司分別統領禁軍﹐各不相屬(見三衙)。

並由樞密院掌管全國軍隊的調動﹑招募﹑廩給﹑訓練﹑屯戍﹑揀選﹑遷補等軍政。

三衙統率禁軍﹐但無發兵權﹐樞密院雖有發兵權﹐但不統率軍隊﹐兩者互相牽制﹐皆聽命於皇帝。

宋太祖把約一半禁軍部署在開封及近畿﹐另一半屯駐外地﹐使內外相維﹐互相制約。

經常調換軍隊的將領﹐並實行更戍法﹐定期換防﹐不使將領與士兵之間﹑軍隊與某一地方之間發生深厚的關係。

他還實行養兵政策﹐每遇災荒﹐就大量招募破產農民當兵﹐以防止農民起義。

         為了防止“君弱臣強”﹐他削弱了宰相的職權。

宰相經常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還設參知政事若干人。

另外又設置樞密使﹐以分取宰相的軍政大權﹔設置三司使﹐以分取宰相的財政大權。

為了避免再現藩鎮跋扈的局面﹐他採納趙普“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建議﹐取消節度使兼領附近數州(支郡)的制度﹐從平定荊南﹑湖南開始﹐每消滅一個割據政權﹐規定所屬各州都歸中央管轄﹐然後逐步將節度使從地方調到開封擔任沒有實職的閑官﹐由中央派遣文臣任知州﹑知府﹐一般是三年一任。

各州(府)還設置通判﹐監督﹑牽制州(府)長官。

為了選拔合格的官員﹐他沿襲隋唐以來的科舉制﹐晚年還親自在講武殿主持考試﹐以後殿試成為制度﹐科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門生”。

乾德三年﹐他下令各州﹐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作必要開支外﹐其餘全部上繳中央政府﹐調運到開封或指定地點。

他還派遣使者到各地選擇身強力壯﹑能征善戰者收補禁軍﹐使州郡兵力不能與中央抗衡。

宋太祖對遼的目標是收回被後晉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見幽薊十六州)﹐爭取用金帛贖買﹐在位期間與遼沒有發生大的衝突。

對割據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的黨項拓跋氏﹐持優容態度。

         宋太祖的一系列措施﹐基本上結束了唐安史之亂以來持續兩百年的藩鎮割據局面﹐鞏固了趙宋王朝的統治﹐具有進步意義。

但是﹐他用“分化事權”的辦法防止大臣專擅﹐結果形成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他用兵無常帥﹑將從中馭的辦法防止軍隊叛變﹐結果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他把主要精力集中於防制“內患”上﹐必然採取“守內虛外”的方針。

宋太祖“以防弊之政﹐作立國之法”﹐必然給後世造成一系列弊政【中文詞條】趙匡胤 【作  者】呂貴明 (927~976)          檢視圖片 / 即宋太祖﹐中國宋朝開國皇帝﹐軍事家。

祖籍涿州(今河北涿縣)。

後漢初應募從軍﹐到後周﹐始為皇帝衛軍東西班行首。

顯德元年(954)﹐北漢勾引遼軍攻後周﹐周世宗柴榮率軍至高平(今屬山西)反擊﹐出戰失利﹐趙匡胤臨危不懼﹐率騎兵2000主動出擊﹐轉敗為勝﹐以功升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

三年﹐後周征南唐﹐趙匡胤率前鋒軍倍道奇襲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斷南唐軍退路﹐大敗數倍於己之敵﹐活捉皇甫暉﹑姚鳳兩員大將。

不久﹐左翼軍佔領揚州﹐南唐軍渡江反擊﹐左翼軍怯戰﹐欲棄揚州後撤。

趙匡胤守六合(今屬江蘇)﹐以少擊眾﹐打退南唐軍的反撲﹐成為後周著名將領。

六年﹐隨同世宗攻佔遼燕南三州(今北京南部)﹐累遷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司禁軍大權。

十月﹐周世宗死﹐幼子宗訓繼位。

七年春﹐趙匡胤在陳橋驛(今開封北)發動兵變﹐奪取政權﹐建立宋朝。

為鞏固其統治﹐他剝奪禁軍高級將領和藩鎮的兵權﹔設樞密院掌管軍政﹐又設“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分掌禁軍﹐與樞密院互為制約﹔把廂軍中的精銳選入禁軍﹔還採取兵將分離和軍隊定期換防等措施﹐建立一整套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乾德元年(963)﹐湖南王周保權為平定內亂向宋求援﹐趙匡胤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開始進行統一戰爭。

先用“假途滅虢”之策攻滅了荊南﹑湖南兩個政權﹐後按照先南後北﹑各個擊破的方略﹐派得力將領駐守北邊和西北邊疆以御遼。

派主力南征﹐用13年時間先後攻滅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基本上結束了自唐“安史之亂”以後延續 200多年的藩鎮割據局面。

開寶九年卒。

趙匡胤在位16年﹐在建立軍事集權﹑推行募兵制﹑嚴明軍紀﹑革新兵器等方面都有所建樹﹐指導戰爭注重瞭解敵情和戰前準備﹐是中國歷史上頗有作為的皇帝。

【中文詞條】李煜 【作  者】萬雲駿 (937~978)          五代詞人。

南唐國君。

字重光﹐初名從嘉。

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建隆二年(961)繼位﹐史稱後主。

38歲時﹐宋師長驅渡江﹐迫圍金陵﹐明年城陷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南唐在中主後期﹐已稱臣於宋。

李煜在位時﹐一直卑屈事宋﹐歲時貢獻﹐府藏為之空竭。

但他仍不思振作﹐浮華奢侈﹐迷信佛教﹐終於為宋所滅。

他在政治上是庸駑無能的皇帝﹐卻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工書法﹑善繪畫﹑精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的造詣﹐詞的成就尤高。

         李煜墨蹟 檢視圖片 /          李煜的詞﹐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以宋太祖開寶八年(975) 他降宋時作為界線。

前期的詞已表現出他非凡的才華和出色的技巧﹐但題材較窄﹐主要反映宮廷生活與男女情愛﹐如〔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喜遷鶯〕“曉月墜”﹑“宿雲微”﹑〔一斛珠〕“晚妝初過”﹑〔菩薩蠻〕“花明月暗飛輕霧”等﹔也有寫離別相思的作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等﹐寫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較健康可讀。

到了後期﹐李煜由小皇帝變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國的深痛﹐往事的追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王銍《默記》)﹐使他的詞的成就大大超過了前期。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反映了他身世與詞風的轉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無言獨上西樓”等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抒發了明知時不再來而心終不死的感慨﹐藝術上達到很高的境界。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詞人的傳統﹐又受了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檢視圖片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內容淺薄﹐即使寄寓一點懷抱﹐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

而李煜詞中多數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

所以王國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人間詞話》)          檢視圖片具有較高的概括性。

李煜的詞﹐往往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像來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境界。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沙〕)﹑“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烏夜啼〕)﹑“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等名句﹐深刻而生動地寫出了人生悲歡離合之情﹐引起後世許多讀者的共鳴。

         檢視圖片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力。

他的詞不鏤金錯彩﹐而文采動人﹔不隱約其詞﹐卻又情味雋永﹔形成既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

         檢視圖片在風格上有獨創性。

《花間集》和南唐詞﹐一般以委婉密麗見長﹐而李煜則出之以疏宕。

如〔玉樓春〕的“豪宕”﹐〔烏夜啼〕的“濡染大筆”﹐〔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見譚獻《復堂詞話》)﹐〔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馬駒不受控捉”(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兼有剛柔之美﹐確是不同於一般婉約之作﹐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

正如納蘭性德所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質重﹐李後主兼有其美﹐饒煙水迷離之致。

”(《淥水亭雜說》)          李煜詩﹑文﹑詞以及書﹑畫創作均富﹐他的舊臣說他有《文集》30卷及“雜說”百篇。

《郡齋讀書誌》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誌》也載《南唐李後主集》10卷﹐均佚﹐《直齋書錄解題》中載《南唐二主詞》1卷﹐現能見到的有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墨華齋本﹐錄李煜詞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為二首。

後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為《南唐二主詞》補遺﹐增加了9首﹐不過其中有問題的似不少。

據近代多數學者的意見﹐能確定為李煜詞的不過32首。

其詞集註本有清劉繼增的《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詞彙箋》﹑王仲聞的《南唐二主詞校訂》等。

詹安泰的《李璟李煜詞》﹐註釋頗詳﹐事蹟見《新五代史》﹑《宋史》及馬令﹑陸游二家《南唐書》﹐今人夏承燾《南唐二主年譜》。

http://192.192.96.173:8080/web34m/Content.asp?ID=641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ye444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